邹炳良论普洱茶的拼配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 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

(3)半成品原料的产区调剂
云南省内各产茶区的大叶种晒毛青茶都可以生产云南普洱茶。由于各产区的气候、土壤、降雨量有所不同,生产出的茶叶也有所不同,它们有共性和区域的个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优点和缺点,用多个地区的茶叶生产普洱茶,只要运用好拼配技术,做到长、短调剂,优、次调剂,取长补短,综合平衡,在调剂中注意突出云南普洱茶的特点。

(4)半成品原料的海拔高低调剂
各产茶区的晒青毛茶都有高山茶、低山茶和平地茶(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高山茶由于云雾缭绕,有利于茶叶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合成,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滋味浓,发酵后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肥壮,经久耐泡;低山和平地茶由于条件不及高山茶优越,发酵后加工出的半成品稍次于高山茶,因此低山茶、平地茶与高山茶拼配调剂,才能做到取长补短综合平衡,才能做到本企业产品水平的一致性。

(5)发酵程度调剂
发酵程度的调剂,是普洱散茶成品拼配中的关键。发酵是形成普洱茶色、香、味、形的过程,申于掌握发酵的技术水平不同,发酵出来的品质就不同,往往造成色、香、味差异较大,在拼配时要注意普洱茶是"陈"茶的规律,色、香、味、形都要突出这个"陈"字。因此,拼配前要进行单号茶开汤审评,摸清发酵程度的轻、重、好、次和半成品储存时间的长短,以及储存过程中色、香、味变化情况,然后进行轻重调剂、好次调剂、新旧调剂,使之保持和发扬云南普洱茶的特点。

总之拼配贯穿于整个普洱茶加工过程的始终,是原料付制、加工的归宿,它对普洱茶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拼配人员应与加工紧密配合,要熟知生产工艺,掌握拼配要领,运用拼配技术去能动地改进茶叶品质,使产品既符合标准又发挥原料经济价值,并且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个性,扬我之长,避其之短,使其产品别具一格。

邹炳良简介:

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
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
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海湾茶业创始人、厂长
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南省著名茶叶审评专家
全国优秀企业家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顾问
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首席专家顾问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顾问

邹炳良,男,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国采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探索、研究、重要的实践者之一。1957年到勐海茶厂,1984年至1996年任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勐海县第七届、第八届、西双版纳州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53年不间断用心制普洱茶的老同志-邹炳良、卢国龄 邹炳良,中国采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探索、研究、重要的实践者之一。1957年到勐海茶厂,1984年至1996年任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大益品牌创始人之一,云南省著名茶叶审评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顾问,1999年与卢国龄女士等共同创办『海湾茶业有限公司』,现任海湾茶业董事长,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首席专家顾问,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邹炳良先生和卢国龄女士在1984年至1996年勐海茶厂工作期间配制出来的优良普洱茶产品有7542七子饼、7572七子饼、7532 七子饼、8582七子饼、7262七子饼等,都是普洱茶爱2006年,二位专家集四十多年制茶经验,精心配制的老同志绿色方圆系列产品是中国普洱茶历史的传承,是值得珍藏的佳品。
2006年9月,在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会茶王评比中荣获"两个茶王、一个金奖、一个银奖"的佳绩。
2006年9月,海湾茶业走进中南海,选为"国茶普洱"。

经历背景

邹炳良中学毕业后于1957年来到茶乡勐海,从此他在勐海茶厂一直工作至1996年。40多年间,他先后当过工人、一般干部、股所长,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 1984年当选为勐海茶厂厂长至1996年退休,是勐海茶厂历届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者之一。任职期间,勐海茶厂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工业产值、利润、上交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的纳税大户。
踏遍青山人未老--为了振兴勐海茶业,让更多农户依靠茶叶脱贫致富,茶厂扶持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改造低产老茶园、发展密植速成高产优质新茶园,几年间,先后改造恢复老茶园1万多亩,发展新茶园10万余亩;
在布朗山、巴达两个布朗族、哈尼族聚居的山区创建了两个万亩茶叶原料生产基地,在扩大本厂原料来源的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也为勐海茶厂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基础;
主持或参与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先后创国优产品一个、部优产品二个、省优产品六个,勐海茶厂连续六年被评为云南省茶叶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并于1991年10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先进企业,还获得了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先进单位称号和云南省首届企业管理优秀奖。
最重要的,他是熟茶之父,大益牌创始人,是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的探索者、实验者、研究者之一。他年轻时曾在西南茶检班、西南商检局、昆明商检局学习、进修茶叶含铅量检验、茶叶生化分析,于1963年3月至1965年10月参加了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1973年邹炳良作为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自然是"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工艺技术的探索者、研究和实验者,他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共同撰写了各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下制造普洱茶的工艺--"速成后发酵法"和"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这以后,云南许多茶厂都采用"速成后发酵法"生产普洱茶,并开发创造了大益牌普洱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牌。
毫不保留,金针度人,他重视学习,不耻下问,到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修经济管理专业,1985年11月参加过全国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国家统考,以优异成绩取得合格证书。一直以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积极培养人才。曾几何时,普洱茶的发酵技术被业界视为极其重要的商业机密,而邹炳良毫不保留地传授他人。譬如,大渡岗李正行向他问技,他不仅提供了别人视为不传之秘的数据,还送了他一些茶袋--这些细节对做好茶不可忽略;湖南农业大学的一位在读博士,向他请教熟茶发酵的翻堆和温度问题,两个小时的耐心讲解,使这位博士生非常激动:邹炳良先生为我节省了一年的时间!
过去的太多荣誉,并未影响他再造辉煌的气度。从事茶叶生产、科研40余年,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茶乡勐海乃至西双版纳州茶叶生产发展付出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和各种荣誉:他曾被云南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茶叶学会聘为茶叶审评专家,参与云南省名优茶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