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青”的前世今生

在普洱老茶中,有一款历史上著名茶饼-"73青饼",这款茶是由台北黄先生于1998年命名的,一直被茶人钟爱和追捧。有的茶人认为是1973年或1975年勐海茶厂生产的某个批次7542,在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始于1975年,73青饼被后人称为7542的前身和7542的俗称,73青饼与7542之间的关系是偶然还是有着必然的联系,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追寻能喝的古董背后的故事。

经历了停课、停产文革动乱的中国,1973年人们看到打不倒的小个子邓小平的复出,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恢复生产,安定发展经济成为中国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在这年省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改变了调拨红茶原料供广州、上海口岸出口,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历史。1972年省公司划归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管理,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分公司",公司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而不断壮大。

1973年应香港客户的要求,省公司组织老茶叶专家谭自立、吴启英、王星银研制恢复生产七子饼茶。云南省历史上生产的七子饼茶(也称侨销园茶),在50年代作为普洱茶专门对港澳同胞销售,深受欢迎。1959年以后停止生产,为了恢复云南省这一传统茶叶出口商品的生产,1973年按原来品质规格安排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试生产。当时云茶档案有这样的记载,见《(73)云土革茶103/23号》。

下文《(73)云外土革茶字第162号》,云南省对外贸易局革命委员会关于七子饼茶销售价格的批复。

1973年省公司安排勐海茶厂试样,1974年针对勐海茶厂的样品,见《(74)云外茶68/25号》,关于试制七子饼茶的通知:文中强调我们对照58年侨销园茶进行审评,规定了原料配方(青毛茶一级:5%,五级:20%,六级:25%,七级:25%和八级:25%)和重量:0.714市斤,即357克等等品质要求。该文由王星银同志起草。

1974年全国茶叶土产畜产工作会议中明确,七子饼茶由云南公司自营出口,由香港德信行对外成交。

当时三部委的红头文件:

1975年省公司(云南中茶前身)要求勐海茶厂改进品质和包装的发文,该文由谭自立同志起草。规定外包竹篮,内包笋叶,不能使用胶合板和纸箱包装。

这些历史资料证实,云南中茶,也就是当时的省公司,1973年开始研制七子饼茶青饼,1974年七子饼茶在秋交会上首次成交,在以后的四十年里,随着茶叶出口量的增加,形成普洱生茶75427532等等唛号对香港的出口。台北黄先生在命名73青饼时,想必是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这段历史,73青饼是云南中茶研制生产七子饼茶的起点,创造40年的经典,多年来一直被茶人深爱和追捧,尤其在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看到这熟悉的笔迹,回想到30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我,在昆明茶厂工作时,幸运得到吴启英老师的指教,后来到公司审检科工作,王星银老师曾担任科长,老专家谭自立老师退休后被公司回聘作为审检科的技术顾问。老专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诚实的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茶论茶与丰富的茶叶审评经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深深影响着我的职业生涯。在纷忧的尘世中,他们的茶技、茶品、人品是我们后人的楷模。

如今世界在变,普洱茶市场的格局在变,真正没变的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中茶",在这群雄逐鹿的时代,它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做良心茶、放心茶,老百姓喝得起的茶;踏踏实实,忍辱负重,传承历史,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