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茶:制茶人追求的纯粹味觉

随着条件和渠道不断发展成熟,私家茶对茶叶口感极致性、多样性的探究,甚至走在了整个行业前端。茶人对味觉的纯粹追求和亲身实践,最终使私家茶成为圈层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奔波收茶季深入原产地

西双版纳州西南边沿,山谷高深,植被疏离,蜿蜒盘旋的山路出奇难行,险、峻、弯、陡、颠、灰是最难征服的特点。车里的人都抓紧了扶手,生怕一个颠簸就撞到车棚。所有的车辆都在漫天尘土中艰难前行,驶向定位清晰的终点--班章寨。

老朱是普洱的资深玩家,在老班章茶2000年还是8元每公斤的时候,他就已经进寨子收班章料了,他说那时的山路还没通,收茶比现在艰难得多。

老朱收茶主要是自己喝,每年都收,然后妥善存放,再一一对比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年份的茶,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变化。

2007年后,老班章茶就难收了。每每聊到这里,老朱总有些感叹。与2007年前大批茶商不分品级盲目囤积普洱的疯狂不同,2007年后的普洱市场热点变得集中而清晰:著名茶区的古树纯料或大树纯料。老班章毛料的最大份额被当地大型茶企收购,只余下不多的毛料,在全国各地茶人的虎视眈眈下显得格外稀缺。许多外地茶商与当地茶农签订包销合同,甚至造成了某些山头的茶叶垄断,更加剧了毛茶价格上升。狂热的追捧,让老班章的茶每年至少增长30%,价高且难求。

和时间赛跑的茶人

"老班章只在传说里,如果想喝真正的纯料老班章,只能亲自上茶山收!"这是每个爱好普洱的资深茶客都认同的道理。

在利益的驱动下,即使进入老班章需要经过两个关卡,但在"有心"的商人和被价格蒙蔽的茶农面前,仍然有机可乘。

有时候,掺假在茶农家里就开始了,就地取材,将寨子里的台地茶卖到和老班章一样的价格,更有甚者,将附近寨里的茶当作老班章来卖,口感相近,让多数茶人分辨不清。而部分茶商会在采购了古树毛茶后,配上其他乔木、台地等茶料,冠以"老班章"之名,高价出售。所以,目的强烈、口感精准的茶人几乎都亲自进寨收茶,全程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自己收到的是当地纯正的古树纯料。

其他地方的茶大多是站着随手就采,可云南的古树不同,要爬到茶树上,采摘树梢上的嫩芽,而许多茶树生长的坡度极为陡峭,难度相当大。这时茶农就会将一根毛竹竿或者木棍搭在树上,踩着它上树,站在上面,身埋枝叶间,熟练地采摘。

几个广东口音的茶客寻门而入,前来询问购买。

"不好意思,您来晚了,他家的茶已经都被我收了。"老朱微笑,语气诚恳,分毫不让,几位茶客遗憾离去。春茶季的班章寨里,收茶的时机分秒必争,几乎所有的人都吝惜做一个有"成人之美"的君子。

收茶三思后行

私家茶亲身的制茶过程和独特的最终品质,引发了无数关注和向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茶区收茶,让一个个茶区、茶村、山头甚至是单株火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让人不能忽视,所有爱茶的人此时都应该深刻地明白:收茶,仅仅有强大的热情远远不够。

叶丛嘉老师,从事茶行业23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代表性传承人。关于收茶,他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上山收茶就和出门买菜一样,收到的只是半成品。

"很多人上山收茶,收到的只是粗制的半成品,而所有的茶叶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精制。就像面粉,买回来以后,可以蒸馒头,做面包,做饼干……茶叶精制的部分更加重要,通过精制来提升茶叶品质,最终才能确定它的风格。"叶老师如是说。

的确,现在交通的便利和生活的轻松,让很多爱茶人都有了实地体验茶的时间和条件。而在茶山上收的茶,大多都是粗制的半成品,很多人一时兴起,却没有想好,买下来的茶,该如何处理?单纯地去山里买茶,那样的半成品根本没办法代表茶叶真正的质量。

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误区:买到好喝的茶,就会觉得不错;买到喝着不顺口的茶,就觉得,哎呀这茶怎么是这样?

"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讲良心。上山的人多了,茶农也变成了商人,有的看起来朴素,但私下有很多不良行为。"说起上山收茶,叶老师并不十分赞同,"对大多数对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可以是一种体验,但不能成为购物最终来源。虽然可以通过体验对茶有更深入的了解,但他们买到的只是半成品,后期的加工还有很大的需求。这需要很大的成本,本来去茶区的费用就不低,到了那儿最后又能买多少茶?"

说到底,人为地上山,体验,买茶,旅游的过程,是一种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最终也只能是小众行为。因为精制的严格需求,让收茶、制茶只能在某个圈层内实现和流通,毕竟那需要太高的技术和投入。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

"上山体验收茶,的确有好的一面,会让更多的人喜爱这个茶,在大方向上促进产业总体的发展。但不好的是,很多人买下的茶,他们自己处理不了,不仅增加茶的成本,还会造成浪费。就比如单丛,收来的毛料还要选梗、烘焙,烘焙要求的技术很高,不是普通人能做的,随便的电焙做不出好品质的茶,而且烘焙需要反复进行,他们处理不了,茶就浪费了。"

所以,仅有一颗热情的心,就冲动走进茶山的人,收获的可能只是当时的惊喜,最后余下许多难以挽回的遗憾。

接:上山收茶前的"三部曲"

要懂茶

收茶的人应该有足够的常识以及鉴别能力。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以及品鉴,知道各种茶的级别标准,至少知道你要收的那一种茶类,对应的口味是什么样子的。储备更多的知识再去收,才能收到好的茶。

靠谱的精制

在茶山收来的茶,很多都是粗制的半成品,这需要进一步的加工。而靠谱的加工艺人就极为不可或缺。他们是茶叶最终成型的塑造者,好的制茶艺人,会用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对茶的品质做进一步提升,确定最适合它的风格,将一款茶应有的形态完整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不靠谱的加工艺人,极可能会对茶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就像某些路生的茶人,在云南收了毛茶,找到不好的作坊压饼,他们就会趁你不注意在途中将好茶换掉,或者掺假。

不要贪婪

茶区远离城市,风景宜人,生态美好。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美好,使得人们闻风而至,一窝蜂涌向茶山,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巨大影响。这在那些真正爱茶的人看来,是无比痛心的改变。

有个茶人曾在茶农那里吃到过茶山上采的野生蜂蜜,觉得形容不出的好吃。她说那个香味,如果一口吃太多,太甜就把香气盖住了,但尝一点点的时候,吃到的就全是香味。更神奇的是,那个味道,就和她喝过的一款传统炭焙乌龙茶,香味很惊人的一致,淡淡的菠萝香。有人建议她把那样的好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她拒绝了。她说,要是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蜂蜜好吃,热火朝天跑到那儿找野生蜂蜜,那儿的环境一定会被破坏。(据中国网)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