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道


  茶的文明和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其天然运用功用,使我国茶文明初现端倪。茶为文明,可怡情养性、休闲结交,可寄高风雅韵、淡泊明志……所以有了茶道。闻惯了咖啡之香,麻痹于星巴克的浓郁甜腻,老是希冀着让新鲜充填自个对周围的猎奇,所以,我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这袅袅升起的一抹幽香,在淡淡漂浮的几片碧叶中,享受着古老的茶的拥抱。也难怪,时髦文明通过玩命的创新后,又返回到古老的预言与图腾。我国悠长的茶文明,相信会伴随着奥运对我国文明声嘶力竭的传达,更快地走入世人的心中。显而易见,就时髦而言,品茶即是品位。所以今天我也做作一番,谈谈"品茶论道"。
  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年月里,我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曰:在政治家那里,茶是发起廉洁、对立奢华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起思想以助清兴的手法;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明和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其天然运用功用,使我国茶文明初现端倪。茶为文明,可怡情养性、休闲结交,可寄高风雅韵、淡泊明志……所以有了茶道。
  茶以文明相貌呈现,是在两晋南北朝。若论其来源则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喝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文学史上,提起茶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都是早期闻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视点,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诗人嗜酒好茶,自古大有人在,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茶圣陆羽则有一茶友诗曰:"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可见酒和茶对于诗人具有多么强大的诱惑力,诗与茶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期间,很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温庭筠、陆游等,不只热爱喝茶,并且还在自个的佳作中描写过茶叶。
  茶道,将茶理寓于方式,考究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于饮者而言,前三种考究至为主要,名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联系心境,后三种考究尤为可贵,器皿或可挑选,而人与事却是可遇不可求。  无法世面上看到的茶文明书籍,要不古老陈腐,要不为编纂之物,短少系统性,对内容的介绍浅尝辄止,更有一些只重技法阐明,短少文明内涵的深发掘。我无意间在书店看到这套品茶馆的茶书,欣喜之情情不自禁。大家之笔的娓娓道来,把现代茶艺与茶文明的悠长前史相交融,细说茶马古道的悠然与六大茶山的来历,穿插其间的是浓浓的地域民族风情和作者对茶的挚爱……
  对于"茶"的诠释,短短千字不解心头之结。茶老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茶文明的宣扬者见义勇为,而国人也更需要从多个维度了解传统,我们是不是应当思考用"倡议茶文明"来必定传统文明应有的那份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