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金的"茶文化"

  "紫砂门"令紫砂行业陡陷困境。央视曝光美的生活电器紫砂煲生产黑幕,称紫砂煲产品中的天然紫砂基本都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用化工制剂进行增色制造而成,而非真正紫砂。"紫砂"一时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关键词,宜兴紫砂的千年美誉却遭一夜颠覆。作为茶文化的一个象征,紫砂器与饮茶之风的兴盛一荣俱荣,"紫砂门"的出现,使得如何保护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资源和产品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深思。

  对于很多深谙茶道的雅士来说,品茗更多的是品文化,紫砂就是其中的一个载体。明代中叶以后,唐宋饮茶之风再次在宜兴士大夫中兴盛,于是,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应运而生,成为茶文化的标志。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代陶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巨匠供春,他从金沙寺僧处学到制壶技艺,被尊为"陶壶鼻祖"。明清以后,紫砂壶已成为茶文化的象征,儒家学术、道教思想、佛教文化这些影响中国的传统元素都浸泡在其中。

  也正因此,宜兴紫砂壶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享誉海内外,相应地,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喜爱,也给紫砂业的兴旺添加了一把火。据宜兴陶瓷行业协会统计,当地紫砂从业人员自1985年以来增加了5倍以上。近5年来,陶业销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条80亿元的产业链。丁蜀、大浦等镇到处是"家家捶泥,户户业陶"的兴旺景象,陶工人数多达10万之众。在火爆的形势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成为难以避免的弊病。例如名家壶代工现象屡见不鲜,商品壶业者众多,搅浑了整个行业,坊间还有猜测认为紫砂矿已断货、国内市场60%以上都不是正宗紫砂。
 
  "紫砂门"出现后,大量商品壶批发市场关门歇业,从业者人人自危,在当地陶瓷城,许多商家在听闻政府整顿后,纷纷选择停业避祸。很多地区的经销商都退了订单,生意明显下滑,超市零售环节也出现了下架潮。与此同时,紫砂行业仍迟迟没有等来把关标准。

  从追捧到质疑,紫砂的遭遇不禁让人想到前几年的普洱茶。正如紫砂器是茶文化的一个象征,茶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饮茶,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作为一种日常饮品,茶叶近几年来却出现了令人难解的沸腾。

  在倒春寒的影响下,今年的春茶价格普遍升高。在4月22日举行的第六届紫阳茶文化节西湖龙井茶竞卖活动中,紫阳一家西湖龙井茶公司生产的500克紫阳"金奖名茶"毛尖以6万元成交,创下了紫阳富硒茶新的竞卖纪录。普洱茶价格也随着云南干旱造成的减产再次攀高,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3月下旬就开始涨价。在拍卖场上,普洱茶也表现出其收藏价值。北京荣宝2010春拍首次推出的普洱茶专场上,一盒清宫普洱茶膏以100.8万元的价格成交。

  茶叶,无疑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名片。然而,天价茶叶频频出现,却很难归功于对传统的热情。只能说,有人品的是文化情怀,有人品的是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