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木叶盏 ②叶尖部分卷曲折叠 ③茶盏为斗笠型 ④胎质比较粗松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流行煎茶,茶具喜用青瓷和白瓷。宋代流行冲茶且斗茶成风,为了分辨水痕比出高低,宋人弃青瓷白瓷改用黑瓷,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烧制出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木叶盏等茶具珍品,使我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本版图/文:钟葵(除署名外)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人饮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在野外用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树叶掉进水中,水煮开后水色微黄,入口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功效。这一偶然发现的事件触发了神农氏的灵感,他发明了茶叶并教人们如何饮用这种植物。 唐代流行用青瓷白瓷 在唐代以前,饮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正如《旧唐书·李玉传》中所提到的:"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当时不少城市已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饮茶离不开茶具,社会的需求刺激了茶具的生活,而陶瓷茶具最受大众喜爱。陆羽说,茶具以瓷器为好,瓷器又以青瓷为上,其中最好的是浙江产的越窑瓷器。据记载,邢窑、定窑和磁州窑生产的白釉瓷也很受欢迎。 到了宋代,饮茶之风更盛,中国茶文化进入全盛期。茶庄、茶肆、茶坊、茶馆遍布城乡,当时人们常说,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和柴米油盐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史籍上之所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是因为宋代兴起了斗茶风。 斗茶是由于茶水生成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先将采来的茶叶用热气炙干,然后趁热捣碎,制成茶饼。饮用时将茶饼打碎,投入茶臼内研细后,再拿去煮茶。而宋代流行冲茶,即先将茶叶做成茶饼,饮用前把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或茶盏,再沏以初沸的开水,于是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这层泡沫称为水痕,斗茶是要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方兴胜览》记载:"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因斗茶是以茶色是否鲜白为标准,因而所用茶具以黑釉瓷器为主。 宋徽宗喜欢饮茶,对如何制茶和饮茶极有研究,著有《大观茶论》一书,书中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方兴胜览》也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斗茶成风使市场对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极大,所以宋代黑瓷生产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一些青瓷窑场如福建建阳的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生产黑瓷为主,连如定窑之类的以产白瓷为主的名窑,也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大量生产黑瓷。 宋代斗茶所用的黑瓷茶盏以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和木叶盏最为名贵,艺术成就也最高。兔毫纹的形成是由于釉中的铁质在高温中聚集,并向下流动,产生流淌状丝毛纹,因细密如兔毛而得名。油滴盏的油滴纹是黑釉在高温中形成的结晶釉,釉面密布银灰色和褐色斑点,犹如漂浮的油滴。玳瑁盏的玳瑁纹是在黑色釉面下出现的褐黄、铁锈色斑点,状似玳瑁背上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因这种纹饰和鹧鸪鸟羽的花纹也很相似,所以又称鹧鸪斑。 木叶盏以树叶为标本 而艺术效果最为惊人的是江西吉州窑生活的木叶盏,这种茶盏的纹饰是如何形成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制作时以天然树叶为标本,先对叶子进行特殊腐蚀处理,去掉叶衣,只剩叶茎和叶脉,再把它贴在成型的胎体上,然后通体施黑釉高温烧制。烧成后的树叶呈金黄、浅黄、淡红、淡紫、银白等颜色,树叶的形状及茎脉有的在黑釉的映衬下清晰可见。木叶纹有半叶、一叶,也有两叶、三叶。木叶盏的器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径10厘米左右的圆盏,另一种是稍大一点的斗笠盏。木叶盏在宋代的名气不及兔毫盏和玳瑁盏,但其奇特的制作工艺和朴实自然的装饰风格越来越受后人的重视,以至于把它视为吉州窑的极品,因留传至今的木叶盏寥寥无几,因而更显珍贵,是很多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笔者曾见到一件装饰有两片树叶的木叶盏。该盏器型为口大足小的斗笠盏,口径16.2厘米,足径4厘米,高5.6厘米,内外施黑釉,釉不及底,修足自然,胎质比较粗松。盏中两片叶子相对呈现,叶茎呈金黄色,叶脉呈浅黄色,有一片叶子的叶尖部分卷曲折叠,看上去薄如蝉翼,立体感很强,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见图①②③④)。 解读黑釉瓷器 聘妇先"下茶" 茶,又叫"茗",它既是饮料,又是吉祥物。 古代认为茶的功能很神奇,传说有一种仙茶名为大茗,生长在丹丘,能得而饮之的人即可"羽化而登仙"。古代有一个余姚人叫虞洪,他进山采茶时遇到一个手牵扯三头青牛的道士,道士把虞洪带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饮茶,很早就想见见你了。这座山中有大茗,你可以采摘回去。饮茶后千万不要把瓯中剩下的茶末倒掉。"虞洪大喜过望,马上回家做好准备,然后带领家人进山,果然采得大茗仙茶。 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是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该书从采茶、制作到包装都有详细的描写,就连用什么水泡茶、用什么茶具饮茶也有研究,据说煎茶法是他发明的,故后来陆羽被奉为茶神。唐以后专门经营茶叶的店铺都供奉陆羽,当交易成功时,常以茶来祭祀这位茶神。 因种茶树必然会生子,但不能移植,移植了子就不再生,因此茶有专一和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常被用于婚姻嫁娶的礼仪中。按传统风俗,男家聘妇必然以茶为聘礼,这种聘礼叫"下茶",而女子家接受聘礼叫"受茶"。以茶为聘礼,是希望受聘的女子不再动摇,结婚后早生贵子。《红楼梦》中,王熙凤曾跟林黛玉开玩笑说:"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就是借茶礼的风俗来说话。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男家给女家的聘礼中往往还有茶在里面。 传统吉祥物 祝福祝寿用"三多" 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多子多孙是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愿望和追求,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三多"图案,就是这种愿望的表现形式之一。"三多"图案一般由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三多"源出"华封三祝"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天地》,原文是:"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华是地名,指古代的华州。华封人是指华地守封疆之人。此人见尧有圣人之德,治天下有方,便衷心祝愿他长寿、富贵、多子多孙。但尧却没有接受他的祝愿,表示推辞,理由是"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后来,"华封三祝"演变成吉祥含义略有改变的"三多"。 "三多"图案为何由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这三种果实有何吉祥寓意? 佛手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这种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开张如手指,所以通称为"佛手"。佛手的吉祥寓意主要有两个,一是象征佛;二是象征幸福。这两种寓意都和佛手的谐音有关。 桃的吉祥含义也很丰富,桃木为五木之精,古人认为它有镇压邪气的作用,常常把桃木放在门外,保护家宅不被邪气侵扰。后来又在桃木板上写联语,这就是春联的来源。桃子则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这种寓意和神话传说有关。传说西王母的花园里种有一种仙桃,这种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一颗仙桃可增寿六百岁。每当仙桃成熟时,西王母就在宫中举行蟠桃宴会,各路神仙纷纷赴宴。所以古代祝寿吉祥图多有桃子在内。 石榴每年农历五月开花,因时值夏季,人们把它与兰花、蝴蝶花、海棠花合称为"四季花"。石榴果实多子,故有多子的寓意。《北齐史·魏收传》记载,北齐文宣王高洋的侄子安德王高延宗纳赵郡李祖收之女为妃。后来高洋临幸李家,宴饮时妃母宋氏把两个大石榴放在高洋面前,高洋不解其意,想把石榴扔了,这时大臣魏收解释道:"石榴房中多子,(安德)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高洋大喜,收下了石榴。 自此以后,以石榴祝多子的习俗便更加流行,民间婚嫁时,常在新房案头摆放果皮裂开、露出果肉的石榴,以图祥瑞。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