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外望去,这样的景色让人心无比宁静。这里是戴笠公馆,在今天,它的职能从金屋藏娇变成了茶室与艺术区,那一段激昂的岁月已成故事,填充着忙碌或闲适的和平年代。 重庆被称为雾都,这种若隐若现的画面给人以深沉的美感。 重庆是山城,到处是上坡下坡,有人戏称要是推个自行车出来,车骑人的时间要比人骑车的时间多。因此,走路是更常见的选择,重庆姑娘的好身材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加上养皮肤的雾,这个城市不出美女都难。 有雾,则空气湿度大,而人的感官,在湿度大的时候会更为敏感。军统的工作正是如此,在这种敏感中,体察入微。多少英雄美女在这薄雾之下,在半露之际,引发百年风云激荡。 我们不知当今在这薄雾之下又隐藏着多少豪杰,在短暂的一天,我们且用这份细腻来审视杯中的三味茶心。 三味茶心分为"苦品"、"甘知"、"无明"三款。 在昆明的时候,我喝了很多次,"苦品"的苦,"甘知"的饱满,"无明"的砂滑已成印象。 在重庆,它们的味道有些不同,"苦品"不苦了,只有馥郁的香气和迅猛的回甘,"甘知"则变得柔和,"无明"则是层次感愈加明显,总体来看,茶变得甜了。 这种差异,是因为泡茶水的不同,往更大的方面讲,就是地理环境的不同,这种地理因素的影响,最终决定了文化走向。 小熊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茶并不太熟悉,来参加这样的茶会感觉很新奇,认识大家很高兴。在茶会之后,想请大家去吃他小姑家的面,老面馆特色干溜豌豆炸酱面,几十年的风味。 第二天,在山路弯弯的巷子深处,找到了这家貌不惊人的面馆,除了我们之外,也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面馆没有为了迎合游客而做出任何改变,依然做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小吃。 就这样在喧闹外表中深藏的平平淡淡,或许就是重庆文化的一面剪影。 所以重庆的茶文化与昆明的茶文化氛围是不一样的。以云南人的视角看来,在昆明尝起来是苦味的东西,也能被滋润得甘甜起来。 但当把视野放到绝对客观的话,再来思考这茶究竟本来是苦的还是本来是甜?我们又将陷入迷茫。 因为一旦脱离了本土人群,这些物与人互动产生的词汇都会显得空洞而失效。 而人群,则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发生着变化。 在戴笠公馆,我竟然也细致到为一泡茶的滋味变化联系到其周围的各个细节。 滚滚江水如斯,民国已成往事,在胡蝶的大照片下,我们谈论那一个朝代的传奇。 茶行业也在前进,留下的究竟是何物?那一定就是美,那一定就是当下...... 图文|李扬 茶业复兴小伙伴 微信号:402864263 即日起,所有平台都可以申请授权,获得「茶业复兴」平台所有稿源支持。申请授权请发邮件至chayedajia@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