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锋的普洱人生

跟鲁文锋初次见面是在半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那时我对茶的概念还停留在凡茶都喝、所有的茶都一个味的阶段。临别前,鲁文锋诚恳邀请,"我要培养你喝茶。"当时,只当这是句客套话。

第二次是被朋友拉去的。汉口新华下路添地公寓附近,"普洱藏家"像是隐匿于闹市中的大家闺秀。纯木结构古色古香,琴棋书画散落其中,茶香氤氲间,一袭中式衣着的鲁文锋端坐在茶海前,一把百年的日本龙文堂铁壶正泛着沸水。"来,喝茶。"他像招呼老朋友一样。
沉思片刻,鲁文锋开泡第一款茶:60年代的廖福生茶,温壶,洁具,投茶,撞茶……跟一般的茶艺师不同,鲁文锋泡茶缺少一些观赏性,却有股强大的气场,将嘈喧挡在屋外,让心在瞬间静下来。迫不及待啜上一口,"能否品出药香?"鲁文锋温和地笑着,气定神闲。"普洱分生普熟普,顶极的熟普能品出枣香、荷香、木香,好的生普则有药香和菌香。"一杯接一杯,只觉得满口生津,好喝!"60年代的廖福可遇不可求!"朋友一语道破。几十年的光阴自然发酵,让生茶保留了本身的霸气,又有了熟茶的醇厚和韵味。那天,我还品尝到了传说中的虫茶。鲁文锋捧来一饼洪泰昌,70年代的熟普,如同捧着一件宝贝,乌黑的叶片间蠕动着一条条肥硕的虫,"必须是70年以上的野生乔木茶,存放20年后才可能生出茶虫。"虫茶可见珍贵。汤汁厚酽,浮了层油脂一般,嗅上一口,木香沁进肺腑,有森林的气息,有岁月在流转。入口即化,只有余香徘徊,这是茶吗?
也许,普洱的魅力就在这里:一定要经历岁月洗礼才能浸泡出最醇美的滋味。

读人--不当老总做闲人

以前遇见满世界找茶、斗茶的人会有不解,觉得有些"装筋",可从那天起,心中也有了挂记。
上周五,我第三次去了"普洱藏家",专为听故事而去。从一款1988年的7542品起,鲁文锋说与茶结缘也是从这款茶开始。那是2005年,鲁文锋还在深圳一家国企任总经理,茶龄已有近10年,"那时仅仅是喝应酬茶、文雅茶。别人喝我也喝,别人收藏我也收藏。"直到遇见一高人。那天,鲁文锋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初识的茶友,顺手从藏茶中选了一款,茶友举杯一抿,半晌说了句:"好茶一定要给懂的人喝,否则就浪费了。"随即,这位茶友准确说出这款茶的年份和批号。有着典型梅子味的7542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标杆茶,数量有限,能遇上全凭运气。手头宽裕的鲁文锋当年只知道跟风收藏,完全不知道还有这等价值。
这件事给了鲁文锋很大的震撼:喝了这么多年茶完全不懂茶,茶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这位茶友成了鲁文锋的启蒙老师。邂逅"和尚砖",让鲁文锋彻底与普洱结上了缘。"和尚砖"来自云南深山的一座寺庙,从千年古茶树上采制得来,鲁文锋无意中收得一批,很受圈中茶人追崇,等他想再收藏一些时,却被告知树被砍伐,制茶人也出了意外。从此,"和尚砖"成了传说。亲身经历的这个事件,让鲁文锋感受到"可遇不可求"的真谛,也让他对普洱产生了痴迷。
品茗普洱,修身养性静心,再大的压力再多的不顺,泡上一壶普洱,或三五朋友坐而论道,或独自一人沉思自省,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随之化为无形。"普洱温润、厚绵,像位阅尽风霜的智者,我不知不觉迷上它了。"2007年,鲁文锋放下了国企老总的位子,带着几十吨收藏的普洱回到家乡武汉。他一家家茶馆去喝,送出一盒盒茶叶结交茶友,却始终找不到感觉,鲁文锋冒出"开一家茶馆只论茶道不打麻将"的想法,于是便有了"普洱藏家"--普洱收藏和普洱爱好者的交流场所。
从一家开到三家,鲁文锋每天都会坐在不同的茶海前,品虫茶虫屎,闻荷香木香,无论新朋旧友,茶是不变的主题。从早到晚,屋外是都市繁华,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屋内是沉静的时光,一杯杯香茗涤尽疲惫,涤尽烦忧,看叶片舒展,茶烟袅袅。"若无烦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光景。"如今的鲁文锋,自喻是一款酵至正好的陈年普洱:经得起泡,得用心去品。"歌一曲,茶一壶。欢喜溢心怀,醇意醉满天。"茶意人生,夫复何求!

生活家分享

●人们习惯把人生比作茶,比如入口苦涩,回味悠久,象征人生美好的未来,是一种积极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喝茶要慢慢品,人生也要慢慢品,也才有滋有味。
●很多人将茶馆当作自己第二个家,心灵之家,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这里消解,将轻松愉快带给家人,这是当今都市人很喜欢的一种减压方式。
●凡喝茶的人都知道,茶喝新茶,但普洱茶要喝陈茶。普洱茶要经历一个自然的发酵过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才能达到它的最佳品质,这个过程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生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