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世界屋脊。 这里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地貌雄奇瑰丽。 但是因为海拔过高、温度过低、气候干燥、土壤成分限制等各种条件制约,西藏的绿色植被普遍成活不易,全藏适宜农耕的土地面积只占了全部土地总面积的0.42%。 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有执念的人,跑到这里做些平常人看来的疯狂事。 比如说,种茶。 李健其人 据不确定科学与否的"同名同姓查询网",全国每千万人口中,大概就有1158人叫"李健"。 当然,这个数字本身的精准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你本身就无法否认"李健"确实是个很常见的名字。 常见到有著名歌手李健、有青年演员李健、有你的小学同桌可能叫过李健、有你十二指肠溃疡的主治医生就叫李健……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种茶叶的李健。 李健 在下关沱茶"滇茶进藏"活动后的一次非正式饭局上,云南资深摄影人李一波老师,半醉半醒地说,李健,是你人生最该认识的20个人之一。说完之后,他自己"噗哧"一声笑了。 倒不是他自己开玩笑把自己逗乐。而是这个李健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喜感和全身都是戏的类型化人物。 前40年,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混世魔王,后半生,他跑到中尼边境线、被称为"珠峰后花园"的吉隆镇,做起了茶园,种起了茶叶。 "藏人离不开茶,要是能教会他们种茶叶,喝自己土地上产的茶,我觉得这算是一个功德吧,那么像我这种人死了之后就不用下地狱喽!" 他晃了晃脑袋,然后擦起了润唇膏。 西藏真的是太干了。 找到吉隆,一个藏区的世外桃源 四年前,已经几乎快要走遍西藏的李健,又开始了自己最常玩的户外游戏--Google卫星地图定位一个感兴趣的地方,然后自己开车找过去。 "我就发现西藏有一个区域在卫星地图上看,全都是绿颜色,而且再放大一看,发现这一片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当下决定这是下一个目的地。 去的路程单调而冗长,漫长的十几个小时,虽然一路有雪山、有湖泊、有草甸、有绝美风光……但直到开始出现高于1米的绿色植被时,李健才开始精神为之一振。 海拔越来越低、树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湿润……李健心情越来越嗨,内心潜藏已久的那颗种子简直也要破土而出。 吉隆 吉隆镇,隶属于日喀则市吉隆县,地理上属于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又有"珠峰后花园"之名。 不过不同于一般人对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的第一想象,海拔只有2000多米的吉隆镇(是的,2000多米在西藏已经算很低了),却居然绿树成荫。 因为一块岩壁上凿刻的"大唐天竺使出铭",吉隆县还被认为是唐代出尼泊尔、印度等地的管道口岸。也被人认为是茶马古道在国内的最后一站。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在北纬28°3′~29°3′之间,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站在吉隆这块世外桃源上,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李健大口地呼吸着氧气。他两眼放光,内心肿胀,觉得自己下一个人生目标又近了一步--在西藏种出一片茶园。 他要在西藏种出云南茶 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藏就已经结束不产茶的历史了。 不同于历史上,各朝各代对于携茶叶种子入藏的明令禁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仅帮助西藏调查能种植茶叶的产地,还帮助引进茶种,先后在察隅山中、易贡湖畔、林芝、墨脱等地区种上了茶树。迄今最有名,就是林芝的易贡茶场。 "但是我到现在都没明白,为什么种的都是中小叶种?"李健抠脑壳。 作为一个云南人,即便没有太多科学依据,李健还是本能地认为,云南作为跟西藏最邻近的省份之一,又是茶树基因库,即便西藏能种茶,也应该种的是云南大叶种。"而且云南大叶种的内涵物质更高,更适合藏区人民饮用。" 而"藏茶"概念在李健看来,也充满了吊诡,"现在的'藏茶'基本上都是外地产的,我觉得不对,真正的藏茶是应该根植在西藏土地上的。" 从2004年因为接触下关沱茶,而一脚踩进茶界大门,没几年光景,李健就跟云南省内的普洱圈子渐行渐远,"价格炒得太高,那都不是给普通人喝的茶。" 紧接着他往西藏跑得越来越勤,藏茶生意在他看来都是关乎民生的,这让他觉得更有长远性,做起来也觉得更有意义,他成了下关在西藏的代理商。 虽说西藏普遍区域海拔偏高,但还是会有个别区域适合植物生长,"比如墨脱、林芝、山南地区……"每次经过这些区域,李健就有一股冲动,"我就想,要是能在这种个茶园建个自己的窝养老,该有多好。" "就觉得年轻时候坏事做太多了,如果能利用西藏本地资源种茶叶,能让当地老百姓增加点收入,喝点健康茶,也算做件好事儿。" "当然,说人话,也就是想满足个人虚荣心,要是我真能做出一个新品种,什么珠峰的藏普洱之类,那该多牛B!" "而且,肯定赚钱!" 种茶,一个不太容易的技术活 每一个听说李健要在西藏种茶的茶叶专家,听完了都是摆摆手,"你就这样移过去,不可能活。" 李健心里一边骂娘,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定了自己的路。"M的,你们这帮懂茶的都不干,那就由我这个不懂茶的干好了让你们看看!" 李健找到了下关茶厂做技术指导,并请了云南勐库两位世代做茶的茶农做执行,精选了366棵树龄50~100年的大树(临沧勐库大叶种),移栽到了花盆里,3年之后确定成活没问题了,2015年才雇了一个车队,风餐露宿开了16天,从云南的普洱开到西藏的吉隆珠峰自然保护区内。 "四桥车!我Kao,四桥车多大啊!" "那茶树,连着盆和土,一棵树大约120斤重,卸货的时候,我连背了6棵!" "我之前可是烟龄30几年的人,为什么一夜之间我不能抽烟了?"李健回头看了看茶园,"因为我的肺都种在这了。" 那天晚上背完树,往床上一躺,李健就觉得身体不对劲了,第二天早晨一起来,就发现再也无法抽烟了。高原缺氧加上超负荷的体力活,"我觉得我他妈肯定是负了很严重的内伤。" 除了这批大树茶的移栽,还有从云南直接调过来的7年苗、3年苗。 而在2014年,李健还在西藏日喀则的谢通门县,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进行了高海拔的本土育种,十数万株已经成活,全部是云南大叶种。也已经成功移栽到了吉隆的茶叶种植基地。 "之所以没有全部选择本土育种,还是因为时间。今天钱能买来任何东西,但买不来时间。要调动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就要尽快地让他们看得到未来,本土育种要七八年时间才能采摘,老百姓没这个收入,就没积极性,所以必须有一部分是可以尽早采摘的。"李健说。 2015年,李健正式入股成立了西藏贤行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专注于藏区的茶叶种植。而作为整个项目的技术指导方,下关沱茶的代表人物,江湖人称"沱爷"的老董事长罗乃炘,还一个人驱车15小时,从日喀则赶来了吉隆基地,指导工作。 李健(左),罗乃炘(中) "你们这些小贼,背着老子做这种事,藏茶种植离得开下关茶厂吗?"一番骂叨之后,下关沱茶集团的珠峰茶叶种植基地"宝焰茶园"也就此宣告成立。 取名"宝焰",也是因为牛心型的下关"宝焰"牌紧茶,曾经是云南茶与西藏民众最紧密联系的见证。 (2015,李健和他一起种茶的兄弟们) 茶园初始面积虽然不大,30多亩,但总算陆陆续续、辛辛苦苦拉扯起来了。来茶园看了一圈之后,下关沱茶的副总经理杜发源半开玩笑地跟李健说:"李健你这事儿要做成了,可以'一事成佛'!" 李健很是得意,"已经够臭屁的了。" 不过,刚开张,迎接他们的就是--全球极端天气。 不太清晰的未来 2016年初的全球极端天气,对李健来说是一场不小的心理折磨。 珠峰区域非比寻常的恶劣严寒加不时的大雪狂风,让刚刚完成种植的基地一上来就迎来残酷的考验。但李健也明白,现在过分的保护对茶园未来的发展并不利。 极端天气对于西藏来说,这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更不是最糟糕的一次。自然残酷,适者生存。 人虽在春城昆明,李健的心那阵子都是拔凉拔凉的,一想起砸进去的半辈子身家,和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转眼成空,他不禁脊背发麻。 直到守在基地的员工发来第一张太阳出来后,倒塌的棚架下,倔强发出的树苗图片,李健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整个冬天过去,50~100年云南勐库大树苗、7年苗、3年苗、1年本土育种苗、还有其他品种紫鹃等,基本都已成活并发芽。"这说明之前我们最担心的紫外线这关,和抗寒性这关,都已经过了。在这里种茶树,是可行的。" "而现在最紧迫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树苗进行分株,因为去年一拉过来天气就变了,只能先一堆一堆地匆忙种进去。而现在要分散开来,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和大量人力。" 已经走到这一步的李健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之感,"说实话,我一个人撑到了现在,已经阿弥陀佛了。" "现在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够过来,如果愿意,大家一起干。这里风景这么好,地方又大,我们拿一块地来建一个小客栈,里面弄个大露台,专门喝茶,就喝后面茶园自己种的茶,多好!藏茶庄园!" "年轻的时候在城里待多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因素掺杂在一块,现在我很不喜欢城市的生活。我就觉得吉隆这个地方,很安静,山清水秀人又少,就想年老的时候在这里一个人静静。 静静地做一点可以跟后代子孙讲的事儿吧,跟我闺女儿,我闺女对我特别重要,我就想以后能跟我闺女儿说她爹干过一件啥事儿,能让她以我为傲。 然后未来不要一说到藏茶就是低档茶,妈的老子未来就是要做到只要提到藏茶就有人说,哦哟,那是好茶!顶级的茶!就要做到这一步才可以……" 撰文/Via 摄影/夏小茜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