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昆明的雨下出了江南的气韵,萦萦绕绕。今天下午的时光属于古六山:易武、倚邦、莽枝、革登、蛮砖、攸乐。 1729年,从"改土归流"开始,从普洱茶有明确的踪迹开始,古六山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今天很多品茗高手,最后都回归到这个区域。历史重新走到一周期,下一拔的热点还会回到古六山。我们这个年代很急燥,但今天,很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知识、路径和实践,不断走向我们不可预期的目标。 古六山并不是个茶区结构,更多是一个文化结构。当百越文化退出,以汉族和彝族为主导的文化进入古六山,开启了一个以人为着眼点的制茶新时代。 我们最终的努力是为了唤起最初的记忆。 一、易武(醇和) 先泡的是易武,温和,回甘强烈,树龄大,生态环境好,加工比较传统,存几年会更好。龙成号用的易武老寨的料,自己加工。易武茶的黄酮类含量丰富,黄酮类和黄酮醇类结合,使得整个口感趋于醇和,就像这款茶的名字一样。 易武茶为什么这么好?因为易武的树种特殊一些,茶的生长周期长。采摘上,一年最多四次,而对质量要求严格的制茶人,就只采两次。 回想历史,易武是值得称道的。1994年前后才恢复的石磨压饼就是从易武开始。普洱茶发展分两个阶段,1994-2004,是第一个阶段;2004-2014,是第二个阶段。茶树还在那里,但认知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阮福写普洱茶记,但他并没有真正到过茶山,有些资料是有问题的。 07年以前"越陈越香"主导了普洱茶经济,07年以后"古树纯料"迅速拯救了市场。我们今天要修正很多观念。 有茶友表示:我没有去过易武,用心程度、专注程度和融入感都不足。易武茶,通常的说法是"香扬水柔",我现在一般多喝五至十年的茶,但是这个新茶喝下来,还是符合我的心理预期的。 二、倚邦的精髓是小叶种 (茶友王俊上场分享他对倚邦茶的看法) 十万人入山采茶,说是就是倚邦。土豪茶曼松就产自这里。 倚邦小叶种,确实是叶型偏小的小叶种。倚邦小叶种,跟易武茶是不一样的,比如苦涩感比易武的强一点。小叶种移栽到其他地方,可能会变成大叶种,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起作用。但倚邦的小叶种是独立的种。 倚邦的土壤是肥力不足的风化石,所提供的养料不足以支撑长成大树。倚邦小叶种就在这种环境中,长期演变形成。 (51普洱网吕建锋在分享喝茶感受) 51普洱网的吕总说:这个茶,我喝下来体感一拔接一拔的。体感就是一种能量,是对经络进行梳理的一种感觉。 三、莽枝茶 莽枝茶产量很小,一年仅仅能产几吨茶,虽然列在古六大茶山中,实际早已名存实亡。若要论及莽枝古树茶的产量,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仅仅几百公斤。 与其情况类似的是革登茶,每年产量极少。因为产量少,收茶困难,龙成号特意在这两个地方设置基地,以保证每年的供应。 (莽枝茶树) 其实,正是因为有很多爱茶人像龙成号这样的去努力,使得这两大茶山得以延续生命,未来古六山的复兴,少不了莽枝和革登。 (莽枝茶鲜叶) 龙成号的工作,使得我们能够较为容易的接触到古六山的茶,这保证了茶圈古六山文化的完整和传承,很了不起。 或许是由于真正的莽枝茶少有人喝到,有茶友喝到莽枝时频繁称奇,喝出了愉悦感。 四、革登茶 (革登山上的雾很大) 革登茶刚开泡,香气扑鼻,几乎博得满堂彩。 革登由于历史上破坏得最严重,很多茶园都是在烧秃了的山头上又从土里的根里冒出来的。而这种茶又难做,现在要得到一泡真正好喝的革登古树茶实在太难了。 (革登茶鲜叶) 有茶友喝了一口,说是像曼松。 的确,古六山茶,最像曼松的,就是革登。但现在革登茶产量比曼松茶还少。 五、蛮砖,性价比最高的茶 蛮砖,是古六山中破坏最少的。正是因为蛮砖茶园保护得好,相应使更多茶农得以发展,也使得很多制茶技艺得以保留下来。 从口感上来说,蛮砖新茶表现并不优秀,但后期转化空间非常大,5-8年后有一个质的提升。 因为蛮砖资源多,在做茶的时候就能够优中选优,这款蛮砖茶开阔而通透。 六、攸乐茶 (龙成茶行的古六山系列茶品) 攸乐是古六山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 从表现上说,攸乐茶,是古六山中香气最飘的茶。 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因为根据《普洱茶香气简析》中的理论,香气飘的茶往往不利于存放。但是专门经过原料挑选,专拣生态环境好的大树来做的话,却能表现相对沉稳的香气。 而这一款攸乐,正是如此。 古六山茶一定能复兴,这是市场导向的,圈内高手往往都喜欢古六山,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喜欢古六山。当古六山越来越受追捧时,就会倒逼科研的人来反思,为什么内含物质并不是最丰富的茶被古人选择,也被今人接受。这是科学和文化的交锋,当我们细致地来看古六山茶,会发现这种文化的实质就是科学。 人们力图用数据来比较高低,但数值高的,并不意味着就最好。 古六山茶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适度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