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1601徽之韵开汤品鉴

  1061-徽之韵品鉴

  --汤厚水滑,古韵具焉

  拿到这个茶,包装很让人惊艳:徽派宅院之外,青山叠翠,云蒸霞蔚。"徽之韵"的视觉冲击力,明确告知我"这就是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马头墙、小青瓦,特色鲜明。

  那"徽之韵"三个大字旁边的一行竖排的小字,像极了徽州名人,"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写法:文言文没写好,白话文也不够彻底。我学着来写个副标题,连自己都忍俊不禁。

  --很徽州!

  这个茶,隔着包装纸就能嗅出典型的勐海味,糖香令人舒适,轻微的发酵堆味使人食指大动。

  打开包装,金黄的芽头撒面,看着尽显高贵;中壮的梗叶包底,想来滋味厚实。这,正如徽州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泡开一试,第一个感觉就是:汤好厚!

  所以,"徽之韵"的"厚",是有理由的,因为它很好地反映了徽州文化的深厚!

  徽州文化,出色当行的,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整个中国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所以,"徽之韵"有着正宗的"勐海味",那是必须的!

  感慨了好多题外话,下面正式汇报口感。

  试茶时间:2016年7月14日,下午。

  试茶环境:天气晴好,室温宜人。

  冲泡茶具:大益盖碗,110cc;大益公道杯;文艺些的品茗杯。

  冲泡水质:市政自来水,用我目前最信赖的英国滤水器过滤过。

  冲泡水温:刚刚沸腾

  投茶重量:8.6克

  冲泡次数:一共泡了10泡。

  开泡!

  巅峰状态,1~6泡。

  由于撬散醒茶一天,再于洗茶后静置10分钟,茶品直接进入巅峰状态,且维持了6泡之多。

  第三泡汤色

  第五泡汤色

  第五泡叶底

  第一泡,出汤时间6秒。

  第二泡,出汤时间10秒。

  第三泡,出汤时间15秒。

  第四泡,出汤时间25秒。

  第五泡,出汤时间40秒。

  第六泡,出汤时间60秒。

  总体印象:

  1、堆味不明显,入口醇厚。辨其味,明显就是三两年的老料压制。

  2、水路细,厚度好,黏稠度高。糖香显著,勐海味十足。

  3、甜度明显,看包底更多可以猜到了。

  4、汤色橙红,透亮,每一泡之间的过度衔接自然,没有突然变色。

  5、放凉后,茶汤微有苦感。这是发酵偏轻的明显标志。看茶底即知判断无误。

  6、每一泡都是水滑汤厚,六泡之间无落差,有轻微回甘。

  7、吞咽后,口腔到喉部,似有一层茶汤形成的粘膜,饱满度出乎意料。

  衰减状态:7~10泡。

  第七泡茶底

  第七泡,出汤时间60秒。

  茶汤粘稠度明显衰减,茶味厚度稍有下降。

  第八泡,出汤时间100秒。

  茶汤粘稠度再有下降,茶味厚度明显下降。

  第九泡,出汤时间180秒。

  茶汤清甜,茶味尚可,还有很弱的回甘。

  第十泡,出汤时间240秒。

  有明显熟茶味儿的甜水。

  整体品感综述:

  1601-徽之韵,真正体现了徽州文化而量身定做的茶。

  徽州,其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徽州的传统特色相对稳定。

  徽之韵的滋味,亦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