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载梦想 创业先行——记郑州大学本科2011级学生陈星


  四年前,来自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的陈星考入郑州大学商学院就读经济专业。四年后,他回乡种茶创业,如今已是月销售额过50万的绿泉茶叶创始人、负责人。
  很难想象,这个90后大学生已经是300多亩茶山的农场主,他的茶产品生产基地配套天然渔场,餐饮住宿区、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品茶体验馆、可远程监管的物联网mini茶场建设等服务体系,总规模达到千亩以上。即将大学毕业的陈星,正在用新型科技理念为家乡经济做出贡献。
  大学四年,创业梦生根发芽
  陈星的家乡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受环境的熏陶,他很早就喜欢上研究茶叶。在不断地摸索发现中,他发现家乡人对于茶叶销售有个头疼的问题--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很难有好的销路。
  刚上大学的他便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学以致用,要通过四年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真正找出一条茶叶销售的路子来。
  大一开始,陈星便利用课余时间开了一家网店售卖家乡茶叶,比起盈利,他更想多多宣家乡茶业。陈星认为,调查研究是掌握市场的关键,闲暇时他经常走访郑州市各大茶馆、茶叶店观摩和学习茶叶销售的技能。起初单枪匹马,总被当成茶叶推销人员被拒之门外。但是他从不气馁,同一个茶馆,他能去六次。
  走访期间陈星不断发现商机,他尝试过做网站、卖服装,为日后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星清楚地记得,自己《政治经济课》的一篇随堂论文写了《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被老师称赞有加,对自己鼓舞很大。
  大二的时候陈星参加了学校的"挑战杯",与商家合作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期间广泛接触有机农业,为创业打下基础。
  大三那年,陈星潜心在郑东新区一个茶叶公司里实习,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公交,中午盒饭,晚上泡面。说到这里,陈星打趣地说:"虽然苦,但我学到了很多茶叶营销方面的东西,值得了!后来一段时间晚上不吃泡面还睡不着呢。"
  大学四年,除了学好经济专业,陈星还学习了网站开发、营销管理等知识,"在学校看的管理学方面的书对我启发很大,我有意识地运用到工作中,再不断反思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陈星说。
  四年学习,四年准备。2014年年底,陈星从上海拉回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一起回乡创业,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2015年年初,陈星与郑州商家合作,成立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同时运用微店等线上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使自己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在创业实践中显露价值。
  不去北上广,做好家乡农场主
  今年大四的陈星,身边同学纷纷选择考研、出国,或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工作。比起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陈星却坚持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
  建立公司后陈星参与了300亩茶山投标,在着手建立基地的同时,开始接手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户茶叶资源。农户产,他们销,解决了茶农长期的销售难问题。陈星的合作社现在已有200多户茶农,两千多亩茶山。
  由于货源紧张,一个三十万的单子陈星没接,他说:"我们不能一味接大单,就让小单客户没有茶叶拿,我们也不能贪图一时赚钱而参假欺骗客户。我是一定要做好茶,卖好茶。"关于卖茶,陈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
  是创业,更是圆梦。未来陈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让家乡人也能够共同富裕起来。"我自己想做的,就要坚持下去,家乡人民和我一起富裕起来那天,是我一直期待的。"陈星说。
  除过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陈星还联系某无人机研发公司,正在合作四架无人机,准备以喷洒生态制剂的形式,彻底改善龙潭地区茶山农药残留和化肥残留问题,提升毛尖整体茶品,实现自己生态茶园的构想。
  创业路上:不怕困难多,只怕不努力
  "困难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克服与没克服之分。"陈星说。创业之初,很多工作几乎快累垮了他,但乐观的他每天都笑呵呵地坚持着。
  单枪匹马难成事,创业团队的组建工作几经周折。一个好汉三个帮,通过努力,如今陈星的公司由4人团队运营,远从上海回乡的好友冯士泰、同届校友雷智强都成为团队的核心骨干。
  创业初期启动资金少,公司几乎所有项目都要以合作方式开展。陈星以茶交友,跑遍郑州茶叶店,结识许多资深的茶行业朋友,先交朋友,再谈生意,一路下来他积累宝贵的人脉资源,开发了不少潜在客户。
  陈星的父亲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玩不转微信网络的地地道道的茶农,和大多茶农一样,懂种茶不懂卖茶。但陈星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毕业即创业。他说:"我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用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改变命运,最终都能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