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制壶术语

宜兴紫砂壶的传承,基本是家传或者师承,是言传身教,因为紫砂就出在宜兴。下面的文字,有很多是用同音字来表达的,不求您能看着舒服,但求能理解。

1、打:是指打泥片、泥条、身筒。是用泥搭子(木槌)打,讲究的是厚度要均匀。不管是做全手的还是半手的,这都要会打,每把壶都要打的。是技术与体力的结合,累人,新学者要用几个月来学的。

2、围:此时要用到围片---厚度约为10mm,决定壶的直径。把壶身泥条围在围片上,连接好,再打泥片,做成想要做的壶的基本造型。泥片的宽度决定壶的高度,围片的直径和泥片的宽度固定,则壶的容量基本就固定了。此步骤是做壶的关键,技术含量高。

3、上:是指上底片(壶底泥片)、瞒片(封住空气的泥片,在底片的对立位置,里面被封住的空气量也有讲究,特别是方器,要求更高,封多少空气,什么时候放、放多少,这就是经验了,好的师傅会教的)。上,还包括上壶足(有的是圈形,有的是三或者四个脚,等等不一)、上壶颈、上壶口线片、做壶盖时还要上泥片、上壶帽(对于非平盖而言的造型,我们称为坨子)、上子口(壶盖上的圆圈,固定壶盖的)。

4、蓖:是针对壶身外部的处理而言的,我们一般用竹工具处理,利用竹子的圆弧,用工具修整,使得竹子的圆弧符合壶的圆弧,在制作过程中,壶身不一定会处处丰满,有的地方是凹陷的,有的地方是隆起的,就要用这竹子工具来处理了,使得造型光洁规正,造型不同,此竹子工具也不同。

5、复:就是加的意思,对于壶身上的线条处理特别重要,一般是在壶身上需要线条的地方,复上脂泥(和壶是同一种泥料,但含水量高,相当于粘结剂,脂泥的准备也很讲究,里面的空气越少越好)。有时在制作过程中,用力过大,在壶表形成了凹陷,此时也要复脂泥修整。

6、清:就是清理的意思。主要是针对线条和各部件的过渡处的处理而言的,这个步骤,讲究的就是做壶人的耐心了。

7、搓:对制作壶的流(嘴)和把而言,有的壶上装饰的松、竹、梅等的枝干也用搓。此步骤决定壶的流、把的粗细,搓出来的部件必须是圆柱体,外表光滑,不能是空心的,要不里面的空气会在烧制时把流、把挤破获挤断裂。

8、通:是针对壶流、壶身的出水孔、壶盖上的出气孔而言的。要求圆孔利于出水,此步骤决定成品壶的出水效果。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步骤,有的人做的壶,出水效果很好,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壶,这问题还没解决,同行间,对于这个步骤,交流的很少,有点类似于泥料的配比,也属于保密的范畴。

9、装:是指装流、把和壶钮,把原本独立的流、把、钮粘结到壶身上,讲究流、把、钮在一条线上。

10、捻:是针对制作壶钮(又称的子)来说的,用竹管制作,做出来的钮一般是类似于球体的。

11、光:光明针(牛角做成的薄皮),光壶身的和光流、把的不同,使用过程中要一直泡在水中,有一定的柔性和韧性。壶表面的光洁就是依靠明针光出来的,对于明针的使用,完全是讲究的手法。难度很大。

12、推墙刮底:是指处理壶内部的程序。你在壶内底部会看到成放射状的线条,就是用竹工具处理的,作用就是让壶底泥片的内部以及壶底和壶身的连接处的泥显得更紧密些,也可以把一些细小的缝隙处理掉。

13、敲:是指打壶底部的印章。这是做壶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壶口朝下,用小的木柱抵住打印章的部位。

以上是制作紫砂壶的方法,也仅是一些主要的工序,师傅不同,有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先后顺序也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