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 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黎、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为"火"字,右上为三个"力"字,右下为"月"字)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其他瓷窑也竞相仿制,如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个黑瓷兔毫茶盏,就是四川广元窑所烧制,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不差分毫,几可乱真。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主要产地 瓷都景德镇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 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 绘。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 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 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 美程度。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 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 山"。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